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在現今繁忙的生活步調中,焦慮症已成為一個成見的身心健康問題,全世界約有12%人口患有焦慮症,但多數患者並沒有特別認識焦慮症,常到了會影響生活的時候,才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,措施及早接受治療的機會。今天透過這篇文章,將帶你一起瞭解焦慮症是甚麼,以及五招自我緩解焦慮症的方法,一起來看看!
「焦慮」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正常情緒感受,在面對壓力或是未知的狀況時,都有可能會出現焦慮的症狀,通常短時間內會消散,但若持續時間太長久,就有可能是「焦慮症」。「焦慮症」(Anxiety disorder)會對於日常生活產生過強的恐懼與擔心,焦慮程度大於事件的嚴重程度,這種情緒狀況難以控制,甚至會影響日常生活,並且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。
焦慮症的症狀因人而異,但發作時常伴隨身理及心理一系列的症狀。身理上可能出現呼吸急促、手抖、冒冷汗、肌肉緊繃、胸悶等症狀,而心理上可能會出現不安、無法停止擔心等情緒狀態,而以下為日常中較常見的六種焦慮症:
對生活中的事件過度擔心與恐懼,常常身處高壓環境中無法放鬆。
因離開熟悉的地點或對象產生過度的焦慮,常見兒童或是青少年。
由於心裡過度擔心他人眼光、害怕出糗等因素,而去迴避社交情境。
對特定的場景或是物品有不合理的懼怕,如幽閉恐懼、懼高症等。
突然發作的強烈焦慮感,數分鐘內達到極度的驚恐伴隨心悸、心跳加速、胸痛等,恐懼的焦慮感無法自制,甚至產生瀕臨死亡的恐怖感。
因恐懼或焦慮而無法控制的重複某些行為或想法。
會造成焦慮症的因素有很多種且複雜,不論是外在環境、性格、遺傳與壓力事件累積等,都可能是引發焦慮的主因,以下列舉了五種可能導致焦慮症的原因:
無論是工作、生活或是人際關係等各個層面都會對人產生壓力,當無法處理過多的壓力時,就容易出現焦慮的症狀。
部分患者可能是會透過遺傳而得到焦慮症的,容易擁有焦慮不安的個性。
容易對未發生的事件感到緊張害怕,或是對問題急於解決的人,通常也會容易得到焦慮症。
常對於事物或是自己有過多的要求及執著,喜愛將責任攬往自己身上,求好心切、愛操心的個性,就容易導致焦慮發生。
當焦慮症發作時,提供五種方法幫助你減輕緩解症狀:
透過「腹式呼吸」可有效減輕焦慮症狀,將專注力放在緩慢地吸氣和吐氣的過程,可以有效達到放鬆身體和心理的一種方式。除了腹式呼吸之外,「肌肉放鬆」或「冥想」等焦慮症放鬆訓練,也有助於舒緩身體的緊張感、放鬆身心並緩解焦慮症狀。
焦慮症發作時,患者容易陷入負面想法的漩渦中,必須嘗試安慰自我,專注在正念的思考即正面的自我對話,不預設負面的立場與評論。
發作當下,思緒容易會被焦慮及擔心所佔據,這時候應該嘗試轉移注意力,專注於感官體驗及喜愛的事物,並且避免一些過度的刺激因素及環境,像是關閉電視、調暗燈光等,都有助於減緩症狀。
症狀發生的當下可以透過與信任的親友傾訴,幫助釋放內心的壓力與焦慮感,除了可以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外,可能也會提供相關的解決方法,千萬不要一個人承擔所有的情緒重擔。
如果焦慮症的症狀嚴重影響到生活了,就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或藥物治療。透過專業醫生的建議使用適當的藥物,例如鎮定劑等抗抑鬱藥,都有助於緩解焦慮症狀。
注意!焦慮症藥物要在專業醫師的指示下使用,不可自行調整用量或自行停藥。
在了解焦慮症的種類、症狀及發生原因等相關資訊後,在生活中預防焦慮症發作也是很重要的!除了學習如何放鬆身理及心理外,抱持規律的生活作息、適度運動及健康的社交關係等,都是有效預防焦慮症發生的方法喔!